close

「金紙。」

我站在我爸旁,望著金紙被細心鋪在小草坡上。

不知是誰、從哪點燃了火苗,地上金紙就開始燒了起來,燻黑了周遭的草。

濃濃白煙開始向上奔竄,草坡上的眾人仍持續朝向火裡撒著金紙,

金紙還來不及落地,便乘著上升氣流迴旋飛舞,被卷上了天。

就在那金紙飛揚在空中的那一剎那,爸凝望著草坡。

他說「我只是想來帶你看看,要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

 

不敵地心引力的金紙,再次緩緩飄落在草坡上,投入了火光。

 

 

「鄉。」

 

讓我們把時序稍微往前推移。

 

週六一早睡眼惺忪地被爸媽叫醒,和家人一同下苗栗祭祖。

客家人似乎多在元宵節過後,挑個好日子,全家族一同掃墓祭祖的。

我們要去的地方叫做田寮,是徐家開臺祖的祠堂所在,先前我從來沒去過。

 

爺爺奶奶雖然每年都會來祭祖,但卻也不大認得路,只好走走停停,找路人問路。

奶奶跟路人用客語流利的交談,當然,這些我都聽不懂。我不會說客家話。

這時我才真切意識到,啊這裡是苗栗、是客家庄。

「老是愛自嘲台北國台北國,這下真的是『出國』了」

一邊苦笑,卻也一邊想著,或者這其實算是一種返鄉?

 

究竟什麼才是鄉?這個命題巨大而沈重。

我們不是失根的蘭,沒有經歷過憂患重重的年代,如何談論所謂的鄉仇?

我生於台北長於台北,習慣了台北的天際線、霓虹燈與冬日綿綿的陰雨,

但我聽不懂祖父母的母語,我的鄉也不是他們的鄉。

爺爺的鄉是新竹,爸爸長於台東,他們用自己的漂流見證了台灣社會的變動。

客家人也許就是不斷作客他鄉,把異鄉待久了變成自己的鄉。

從中原南遷到閩粵,從閩粵渡水到蓬萊。一路從台北被福佬趕到竹苗丘陵,又散播到全台各處。

 

那我該認的鄉,是哪裡呢?是台北?是竹東?是苗栗?......

 

 

「祠堂。」

 

我們最終還是順利找到了祠堂。徐家堂號是「東海堂」。

爺爺指著中間的牌位,找到了我的曾祖父—徐炳古的名字。

他是日治時期時地方上頗有名望的士紳,是念醫學院,後來當醫生的。

當然,後來日軍戰敗、臺灣光復,一連串變動、改革隨之而來。

聽說當時我曾祖父也算勉強在二二八裡逃過一劫。

 

我向眾先祖稟報自己的姓名、父母,並認真看了看兩旁的楹聯。

記不太清楹聯的全文,不外乎要我們經世濟民、修習詩書等等。

只記得最後五個字是「休負祖宗心」。

休負祖宗心。我一愣,默默低問,我能不能做到這一點?

 

 

「草坡。」

 

拜完祠堂,我們前往一座小草坡。隨著祭祖的時間將近,聚集的人也越來越多。

總之都是某種關係的親戚吧,但我全都不認識。

爺爺找到他的兄弟,打聲招呼,用客家話不知道在談些什麼。

我只感受到,當爺爺對著親戚介紹我,要我叫那些陌生臉孔「叔公」、「嬸婆」時,語氣是驕傲的。

「這是我長孫,念台大。」

 

我跟著爸媽默默跑到後面椅子乘涼,遠離那些陌生的臉孔,陌生的親戚。

「其實我只認識兩個。」我爸和我說。

都不認識了,等到我這一代,也不太可能會來了。「所以我想趁現在帶你來看看。」

關於宗族。傳統的這一套社群和倫理逐漸消逝在時代裡了。

「今年的人,比去年少好多啊。」爺爺說

 

 

「石頭與蓮霧。」

 

 

「等一下你看了客家人怎麼祭祖,一定會很impress。」我爸說。

的確很讓人impress。大家把供品擺放在草地上,

每人拿了三炷香,對著草坡上兩個一大一小的石頭拜了起來。我急忙照做。

媽媽跟我說,石頭代表著一個媽媽和一個小孩。「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不用建個墓碑代替就好...」

然後大家又排成一隊,一個一個對草坡邊緣處的小石頭處上香。我不懂,但真的很impress。

我媽說,好了趕快上完香上去吧,等下有蓮霧吃。

 

我跑回旁邊土地公廟,我爸早就好整以暇的在一旁乘涼。「等下有蓮霧吃噢。」我爸說。

「媽媽有跟我說了。為什麼有蓮霧?」「每年就都會有一袋蓮霧給大家分。不知道為什麼。」

 

爺爺跟他兄弟不知道在聊什麼,聊完後也上來了。

「靖亞,跟你說等下可以分蓮霧。」「噢...我知道了。」

大家都念念不忘那個蓮霧。

「爸要不要先到後面休息,前面煙好多。」我爸對爺爺說「先去後面椅子上坐坐」

「不要不要,等等還要分蓮霧吶」爺爺搖頭

「到時候再出來拿就好了嘛」

「不不不...躲在後面休息等等才跑出來拿蓮霧,這多不好意思。」

 

蓮霧是個很好的隱喻,我是這麼覺得的,關於家族。

開始燒金紙了,我爸跟我站在土地公廟旁望著飛揚在空中的金紙。

 

燒完金紙後,開始放鞭炮,震耳欲聾。

這時真的有蓮霧分到我們的手上了,咬了一口,還蠻甜的。

發完蓮霧,整個祭祖也告一段落,眾人紛紛收拾祭品,三三兩兩慢慢走上小路,互道再見。

再見,我吃著蓮霧。

也許我以後也再也不會回到這裡,回到我的祖先,第一個來到台灣的祖先埋骨的地方,

不會來祠堂、草坡,不會對著石頭一拜再拜,也不會分到蓮霧吃。

 

腦中回盪著老爸那句:「我只是想來帶你看看,要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

也許,要先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我們才會知道,我們應當回到哪裡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