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烏來步道,2008)

 

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書寫的一切就像是狀聲詞—

是一種模仿,通常是針對生活中比較不那麼瑣碎的那部份。

狀聲詞是不能獨立存在的,

正如我沒辦法把自己寫的東西獨立於我之外。

那是一種,企圖接近什麼自己曾經聽過的聲音,而發出的聲音。

 

或許可以有不同的想像,可以有不同的聽覺、觸感

但我一直都知道那些東西原本的面貌。

 

雖然我始終,都不能把他模傲的更真實一些

這也許不是件壞事。

gi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旁邊是趙逸嵐

我 

 

噢她真的好帥氣

DSC07788.JPG 

 

gi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讓遊行人群抬走官僚

讓人民說話

給媒體仔細聆聽

讓炸彈,自支持墮胎的激進份子手中

扔向神聖莊嚴的天主教堂

 

讓原住民徵收政府的土地

讓人民自己吶喊口號

立法委員複誦

讓議事堂內爭辯,小學課本裡

該不該教授—「異性戀」

 

讓離島免於被當作是魚罐頭的輻射源

讓珊瑚重新生長在被BOT的海岸線

讓工廠遷移,為了一株降落於此的蒲公英

讓旗幟飄揚,不論那面旗上是五顆星或是雪山獅子

 

讓多數尊重少數的口號

擺在少數服從多數的前面

 

讓每一個土地上的靈魂都被尊重。

 

gi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散場後,大家不禁抱怨一句:這部片到底哪裡「泡泡」了?

好一會之後,才慢慢從衝擊的結局抽離,慢慢了解到

 

這座公寓,真的是個泡泡啊。

 

有著男人女人、同性戀異性戀、阿拉伯人猶太人

各族群、性別、性傾向,都在這間小小的公寓裡。

如此多彩繽紛夢幻美好如泡泡

但泡泡卻也是如此脆弱,一眨眼就瞬間幻滅、消逝...

 

        當你獨自前來. 這草原可以是你一生的狂喜.

        為什麼當你隱入群體. 卻成為草原的夢魘和仇敵?

                                                        —席慕容

為什麼當人們隱入群體,就是無止盡的對立與衝突。

無止盡的悲傷、怨恨、衝突、復仇、悲傷、怨恨、衝突、復仇......

明明當你以一個人的姿態出現時,可以是朋友,可以是戀人的。

 

我是多麼希望電影停在沙灘上的派對那一幕。

心中默念著,就這樣拉遠鏡頭吧。

就讓這一夜狂歡撫平所有的衝突,用跳舞取代戰爭

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嬉皮,敬一個永不結束的愛之夏。

但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電影的公式是:用前段的正面、理想、熱情,去加重回到現實之後的衰敗,失落。

開到荼蘼花事了,更何況和平可能從來就只是一朵想像出來的花...

 

 

無奈的歷史,無奈的時代,無奈的背景,無奈的立場。

羅密歐與朱麗葉,祝英台與梁山伯

命定的悲劇永遠以不同的形式樣貌轉生。

劃過右眉毛的食指,是以最悲哀的形式,說一句「我愛你」。

 

gi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i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